那个时代的香港女星们,从井莉、何莉莉说起
文|虹膜
文 | magasa
七十年代在香港电影的历史上是一段承上启下的时间,粤语片在六十年代末产量跌到零之后开始重新崛起,并逐渐挤占了国语片的空间。相比六十年代邵氏和国泰的两强争霸,七十年代的影坛竞争更加激烈,但又不像后来的八十年代那样呈现去中心化的群雄逐鹿局面。
那时的香港电影界仍由垂直整合的邵氏公司主宰着,又因为竞争对手国泰的出局,邵氏安享了好几年一家独大的安稳时光。

但是,邵氏的霸主地位很快受到来自嘉禾的挑战,嘉禾的主事者是邵逸夫一手提拔起来的邹文怀,他邀请了很多昔日邵逸夫旗下的旧将助阵,连退出业界的国泰也慷慨提供了闲置的永华片厂襄助,让嘉禾具备了和邵氏抗衡的实力。

但霸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嘉禾一开始完全是模仿邵氏的管理制度和市场策略,走得举步维艰,直到大胆签下从美国回来的李小龙,嘉禾迎来了转折点。
李小龙对嘉禾的意义,其实不在于他本身拥有的极大号召力,而是和李小龙的合作方式,让邹文怀意识到,必须实行外判制作模式,下放权力,扶持卫星公司,引入分红奖励,才能颠覆邵氏的统治。

邹文怀和李小龙
因此在李小龙骤然离世之后,嘉禾依靠许冠文、洪金宝、成龙,继续围剿邵氏,并逐渐占据了上风。
邵氏和嘉禾的竞争,很像好莱坞在五十年代从大片厂时期过渡到后大片厂时期时两种制度的冲突,只不过发生在好莱坞的冲突更多是自己对自己的纵向更替,而香港版本的冲突是横向的、同一时间的。这两种制度的竞争,也对应了两种不同的明星制度。
邵氏的明星,几乎都是公司‘包养’的合约演员,一入行就踏进邵氏,接受公司的培训,住在公司的宿舍,拿着比较固定的工资,一丝不苟地按照公司安排接戏。

而嘉禾的明星,多是已在江湖上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和嘉禾的关系更像是合伙人,一起承担风险,一起分享果实。这两种制度下的明星,在自身气质、能力和未来的命运上,的确也体现出了很大的差异。
嘉禾的明星,以上面提到的许冠文、洪金宝、成龙为代表,他们将成为香港影坛上的常青树和中流砥柱,影响力直达今天。
而邵氏的明星,如王羽、李丽华、岳华、狄龙、姜大卫、刘家辉等,在邵氏衰落之后,有的息影,有的移民,有的转战电视,完全将大银幕让给了新崛起的TVB艺训班一代。

李丽华
这里只说邵氏明星,七十年代的邵氏可说是男星的天下,张彻掀起的武侠阳刚革命,改变了此前阴盛阳衰的局面。1965年前的邵氏,
最红的是林黛、李丽华、乐蒂、凌波这几位女星,为他们配戏的男星,则是赵雷、关山这种英俊儒雅的传统小生。


乐蒂、赵雷主演的《倩女幽魂》
武侠浪潮兴起后,最受欢迎的男星变成王羽、狄龙、姜大卫、陈观泰、傅声这样的‘打仔’,为他们配戏的女星也为之一变,从林黛、李丽华那种雍容华贵、倾国倾城的王妃公主,变成井莉、何莉莉、李菁这样的小家碧玉和时髦女郎。
井莉是邵氏老演员井淼的女儿,井淼还是邵氏演员剧团的导师,因此井莉是不折不扣的‘星二代’,这种情况在当时的香港电影界不足为奇。井莉还在读大学时就加入了邵氏公司,处女作是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船》。

《船》
要说井莉的气质并不适合古装片或武侠片,但那是邵氏当时的主流类型,所以她也出现在了《十二金钱镖》《马永贞》《刺马》这类影片里。
这么说的一部分原因是井莉继承了她父亲的方脸蛋,确实算不上人们理想中的传统美女,而她本人也没有郑佩佩身上那种英武气,若要当‘打女’,也嫌说服力不足,所以她给人留下更多印象的是一些良家妇女类的角色。
井莉前期和张彻合作较多,后来也陆续和楚原合作。我认为《小楼残梦》是井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是一部典型的邵氏伤感文艺片,与井莉搭档的是跟她合作过十多次的凌云。

《小楼残梦》
用楚原的话说,这部影片只能找井莉来演,因为她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忧郁气质,让人一见之下便会产生怜惜之情。邵氏旗下女明星如云,比井莉漂亮的其实不少,但没一个有她这种气质。

井莉在这部影片中根据角色所处状态不同,频繁改变发型和衣着,长发、短发、盘发,风衣、喇叭裤、皮裘都一一尝试,体现了她对人物外形和心理的出色把握能力。

生活中的井莉其实并不像楚原说的那样忧郁惆怅,她落落大方,谈吐得体,从不矫揉造作,又兼活泼俏皮,偶尔爱和人开玩笑。父亲井淼都说摸不准女儿的脾气。
井莉一开始演惯了武侠,后来古装片衰落,她反而非常不习惯。因为按照邵氏的规矩,古装片里演员的服装由专门的服装部打理,而时装片须得自己挑衣服搭配,这让井莉十分犯难。
若是把井莉换成何莉莉,那挑衣服就完全不是问题了。何莉莉是邵氏公认数一数二的大美女,因为外形条件太出色,身材高挑,脸型是标准的鹅蛋脸,她可以轻松驾驭时装和古装的不同类型。

何莉莉
生活中的何莉莉非常热衷时尚,讲究穿着,那时候香港的几家顶级百货商店要是进了什么欧洲的新款式时装,会第一个打电话给何莉莉,让她试穿。何莉莉在衣服上舍得花钱,一买就是好多件。她一年花在买衣服上的开销就有20多万。所以后来何莉莉开了家时装店,估计也是为了方便自己吧。
何莉莉来自台湾,《文素臣》和《船》让她脱颖而出。尽管在时装剧和古装剧中都非常亮眼,但有人还是认为,何莉莉更适合演古装,尤其是一身绫罗绸缎的古代名妓,她在《群英会》中是让大盗罗烈不惜舍命一见的名妓石中玉,又在《北地胭脂》里演了让岳华饰演的正德皇帝一见倾心的名妓佛动心。

《群英会》

《北地胭脂》
何莉莉也会反串,在《十四女英豪》中她演少年英雄杨文广,一身紧身盔甲,英俊潇洒,紧接着在《大军阀》里再次女扮男装。除了后来的林青霞,华语电影还没有哪个演员能反串出她的风姿。

《十四女英豪》

《大军阀》
何莉莉短暂的演艺生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应该是《爱奴》了,也是由楚原执导,她演的依然是一位古代的妓女。何莉莉不俗的容貌自然无可挑剔,她还将刚烈和隐忍的个性融为一体。

《爱奴》
《爱奴》可能是香港最早的一部女同性恋题材影片了,何莉莉和贝蒂拥吻的场景,已经定格为香港电影史上的经典。

《爱奴》
井莉、何莉莉这批女明星,其演艺生涯不约而同地短暂,可能这就是香港娱乐圈无需言明一条公理——女明星最合适的归宿是嫁入豪门,在八十年代之前更是如此,所以那一代明星中没有人像张曼玉、刘嘉玲一样长盛不衰。
井莉、李菁八十年代中期息影,当时不过三十出头,何莉莉更早,二十八岁就告别了电影界,以武侠片成名的郑佩佩也很早就急流勇退,结婚生子,只是她后来又复出了几次。

李菁
韶华易逝,红颜易老,不管当年是多么艳盖众生的红星,今天在她们的鬓边也已生出白发,姿色、名气、钱财来了又去,只有电影才能打败时间并使自身成为时间的刻度,而一旦被刻下,就获得了不朽,井莉、何莉莉们应该会为此感到幸运。
本文由哎哟我趣转码显示查看原文